身為職業籃球的最高殿堂,NBA的激烈競爭可想而知,球員們的平均生涯大約在四到六個球季,即便是頂尖球員也會不敵歲月催促,而退休後的人生下半場該怎麼繼續?大部分球員捨不得離開球場,選擇轉職教練或是訓練學院繼續籃球相關生涯,而有些球員退役後仍是繼續應用籃球上的專業,只是身上的球衣換成西裝,從場上華麗轉身到場邊,用頭腦和嘴巴講述他們喜愛的籃球。
許多球員決定進入媒體的主要原因多半是不想離開籃球,想尋找最輕鬆無壓力的方式來享受籃球。現任職於《ESPN》的前活塞隊控衛畢拉普斯(Chauncey Billups),在生涯最後五個球季時已經在不停思索退役後的人生,「我不想離開籃球,因此我歸納出三條去路,進入球隊管理層、教練或是進入電視台。」
但最終促使畢拉普斯作出最後決定是稍縱即逝的家庭時光,「我希望能把時間花在陪伴家人上,特別是兩個還在讀高中的女兒,擔任管理層和教練的工作時間甚至會比球員還長,因此我決定選擇較為彈性的電視台。」
離不開籃球
柯爾(Steve Kerr)在2014年接任勇士隊總教練前,曾是《TNT》和《Turner Sports》最受歡迎的球評之一,一針見血的獨到見解是他的講評標誌。柯爾退役後有多家球隊找上門招募他進入管理層或是擔任教練職,「當時我只想找一份輕鬆沒壓力的工作,我的生涯有一半都在壓力很大的球隊(公牛和馬刺隊),所以我想暫時歇一歇。」但柯爾不希望就此和籃球脫結,搭配他的智商和口才而選擇得以輕鬆應付的籃球講評。
拓荒者傳奇中鋒B.華頓(Bill Walton)的想法和柯爾非常接近,但由於他整個生涯都因傷所苦,因此B.華頓坦言當時只想找份可以延續籃球生涯的工作,「雖然我身體承擔不了,但我還沒享受夠籃球的樂趣,因此進入電視台講評是唯一能滿足我的工作。」
然而,也有許多球員在退休前毫無想法,機會卻自動上門來,現爵士隊專職球評哈普林(Matt Harpring)就是一個例子,他在當球員時對媒體可是一點興趣也沒有,但一次因緣際會幫忙轉播夏季聯盟下,意外被爵士隊的傳奇播報員哈德利(Rod Hundley)發現其口才和談吐非常適合擔任球評,並建議他退役後進入媒體。「從那時開始,他每次賽後見到我,都會我問有沒有好好考慮(轉播),而我的回答都是不可能。」哈普林說道,但他在2009年退役後才發現沒有籃球的日子非常不好過,於是才答應哈德利成為爵士隊的球評。
布拉德(Matt Bullard)在NBA在載浮載沈11個球季,當他生涯逐漸來到尾端時,同樣捨不得籃球場上的一切,「我不想要籃球就此消失在生活中,於是想了很多方法繼續留在這裡。」而傳奇球星巴克利(Charles Barkley)和歐尼爾(Shaquille O’Neal)的理由更加單純,他們在《TNT》進行談話性節目曾聊到為何退休後會到媒體發展,巴克利表示他就是離不開籃球,「我愛籃球,也愛嘴砲,媒體是我能一次發揮兩個專長的地方。」講完後巴克利指著歐尼爾說道,「他也一樣,離不開籃球的慾望,也停止不了講垃圾話的渴望。」
雖然本質上都是籃球,但「打」籃球和「講」籃球可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專業,「當球員時我還批評球評和球迷只是說得一嘴好球,但當上球評後我才發現,原來要說得一嘴好球也不簡單。」現任職於《ESPN》的霍林斯(Ryan Hollins)說道。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要先把舌頭練得跟運球一樣熟練,對B.華頓而言,當球評最困難之處在於克服自己的口吃,「日常生活我都沒辦法好好講完一句話了,何況是講評速度飛快的籃球賽。」凡事力求完美的B.華頓求教於名人堂級的球評葛利克曼(Marty Glickman),葛利克曼告訴他講話不是天賦,是一種可以訓練的技能。
「他告訴我把想法慢下來、嚼口香糖來放鬆肌肉、大聲的念出來,特別是那些難以發音的詞彙,不斷地練習再練習。」在葛利克曼一句句訓練下,B.華頓才如願坐上主播台,「很多人不知道,講話也是需要花時間訓練的。」
名人堂球星威金斯(Dominique Wilkins)近10年來都是老鷹隊的專屬球評,他指出如何正確明瞭的傳達想法是這工作最困難的事,「球評有責任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來傳遞資訊和想法,而這是最難的地方。」而前巫師隊球星C.巴特勒(Caron Butler)也認為把想法轉化人人聽得懂說法是最深奧的媒體技能,「當球員時面對的都是懂籃球的專業人士,稍微講解大家就懂你的意思,但在螢幕前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觀眾,把心之所念轉譯成通俗語言,這是講評時的挑戰。」
說話的藝術
球員工會(National Basketball Players Association,NBPA)在2008年開始和雪城大學合作開設運動媒體課程(Sportscaster U),課程中會有許多實戰經驗來幫助球員練習講評,不少現役球員如蓋洛威(Langston Galloway)、D.格林(Danny Green)和李文斯頓(Shaun Livingston)都曾參與,歐奎恩(Kyle O'Quinn)就從中學習到如何「說出好球」,「我真的只知道怎麼打球,卻講不出什麼好內容,直到經過訓練後我才知道原來評論比賽也是有技巧的。」
而有不少球員,特別是有明星光環的球星認為只要出現在電視上說說話聊聊天,就能讓觀眾興奮滿意,「場上累積的成就不可能完全兌換成電視台的聲譽,或許初期還能嚐嚐甜頭,但如果沒做功課或是研究,觀眾很快就會識破你。」霍林斯表示,「雖然都是籃球,但球員和球評是完全不一樣的專業領域。」畢拉普斯則表示花時間看影片和找資料是球評的重要工作,「新生代球員層出不窮,不做功課是沒辦法鞭辟入裡的分析賽事,要讓你的評論有料,一定要做好研究和資料。」
球員轉入媒體界的其中一項巨大的挑戰絕對是如何拿捏評論尺度。因為過去也曾當過球員,所以比起一般媒體從業人員有更多批判的視角和見解,但也因為了解NBA的困難挑戰,加上講評對象是過去的同袍或是小老弟們,他們在專業和友誼之間的兩難掙扎,如何平衡報導是主要課題。
C.巴特勒採取的策略是盡量避免去進行「比較」,特別是進行「張飛打岳飛」式的跨時代類比,「我很不喜歡貴古賤今,每一個時代有不同的球風和打法,沒有孰強孰弱,經典放到哪都還是經典。」C.巴特勒也不喜歡去批評球員,但他強調誠實表述看法的重要性。
「誠實不是羞辱,誠實地表達意見,並用數據來輔助。」但C.巴特勒認為當球評確實很容易引發衝突,因為有時候現實總是殘酷的,但此時語氣和陳述方式就很重要。「我常常以老師指導學生的方式來評論,而不是用霸凌嘲諷的方式來批評。」
爭議
幾乎所有的球評都覺得最難評論的時間點便是剛離開NBA轉到主播台上的那刻,就像畢拉普斯剛從NBA轉職到媒體時,還有很多隊友和好朋友在聯盟打球,轉眼間就要評論那些你很熟悉甚至有私交的球員,「處在必須專業講評的位置上,難免會帶有批評指正,眼前卻是我的好友,這種狀況會比較尷尬。」
不過畢拉普斯從過去的經驗學到的是,當批評中是有建設性的意見,多數人會安然接受,「還是球員時,大家就知道我不會單單批評,而是會告訴你如何改進。」畢拉普斯也同意C.巴特勒所說的,誠實講評是最好的策略,「很多球評會怕被球員不爽而應付了事,但當你帶有中肯意見的去評論,不論球迷還是球員都會認同。」
霍林斯也認同誠實是好球評最需要的條件,但也最容易引發爭議,霍林斯以他評論七六人控衛西蒙斯(Ben Simmons)為例,認為除非西蒙斯能長出投籃能力,否則不可能在季後賽中打出成績,然而多數人只看到講評片段就批評霍林斯的意見爛透了,「所有人都只看到剪輯片段,沒看到整個影片我花了多少時間讚美西蒙斯有朝一日必定會成為全明星。」霍林斯認為這是誠實的「副作用」,也是媒體速食文化的隱憂,「沒有人能成為滿足所有人的完美球評,或多或少都要承擔爭議論點的風險。」
而被譽為紐約之聲的尼克隊傳奇後衛佛雷澤(Walt Frazier)本季也捲入爭議疑雲,他在節目中評論杜蘭特(Kevin Durant)的歷史定位因為加入勇士隊而需要打上星號,這讓杜蘭特聽聞後非常不滿。「我的確有這麼說,但整段話是說他未來需要證明自己,也稱讚他是和詹姆斯(LeBron James)並駕齊驅的球員。」佛雷澤認為中肯意見有時候是傷人的,「身為專業球評,這是無法避免的。」
其中最具爭議性的評論莫過於歐尼爾在《TNT》所主持的節目《Shaqtin' A Fool》,這個節目從2011年開始製作,短短二到三分鐘收集當週球員出糗失誤的片段,歐尼爾會在節目中極盡嘲諷球員,節目播出後便取得巨大的迴響,許多球迷視此為必看精華,但卻引爆出前輩在電視上霸凌現役球員的爭議。
最著名的便是《Shaqtin' A Fool》的常客麥基(JaVale McGee),他甚至被歐尼爾頒發「年度出糗MVP」,但麥基在多次隱忍後終於爆發,並和歐尼爾在社群媒體上對嗆,「他給我貼上笨蛋的標籤,該節目誤導那些沒有看完整場比賽的球迷,讓他們覺得我就是個只會失誤的蠢貨。」麥基說道。「我認為他不該在節目上如此嘲諷球員,再做成標(hashtag)每天提醒大家,他用一個失誤片段就能毀掉球員的自信和生涯。」身為前WNBA球員的麥基母親派梅拉(Pamela McGee)則認為歐尼爾是利用電視的資源和職位來霸凌現役球員。
不少球員也跳出來聲援麥基,「賈麥爾(麥基名)非常努力,但沒人看得到他私下的訓練,我了解俠客(指歐尼爾)只是要做好工作,但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羞辱球員,我並不覺得這很好笑。」杜蘭特說道,「賈麥爾只是要尊重,尊重他為球賽奮鬥的態度和信念。」
此外,現任球員工會主席的保羅(Chris Paul)也覺得歐尼爾的節目有點過火,「他可以剪輯片段,但不需要用嘲諷和羞辱的方式來對待球員。」但歐尼爾本人沒有太多回應,他認為一切都是節目效果,反倒是搭擋K.史密斯(Kenny Smith)跳出來緩頰,「從球員時代歐尼爾就是這樣大剌剌,但他會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但《Shaqtin' A Fool》的節目性質就是惡搞,所以他就發揮他嘲諷人的天賦,該認真評論時他還是會給予最中肯的意見。」
根據球員工會統計,高達99%的球員生涯不會超過15年,只有不到1%的球員有機會進入明星賽,即便卸下球衣,卻有高達六成球員不知道未來何去何從甚至面臨破產危機,現任職於《FOX》和《NBA TV》的雅各布森(Casey Jacobsen)就是絕佳案例,即便在第一輪就被選上,籃球生涯卻浮浮沈沈,甚至浪跡海外,「我早早認清事實,籃球員這份工作非常有可能一夕消失。」利用時間回學校進修傳播專業,「並不是《NBA TV》敲我的門叫我去上班,而是我準備好自己迎接下一段生涯。」
許多球員退役後放不下籃球,但好的籃球生涯和紀錄卻不一定是發生在球場,身經百戰的畢拉普斯認為球評和球員只是用不同的方式來演繹籃球。「從球場接軌到場邊,我還是熱愛籃球,只是用不同視野和方式來展現籃球的美好。」
文/Othniel
---原文刊載於2019年6月號XXL《從籃球場到轉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