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當揚尼斯(Giannis Antetokounmpo)被宣布拿下生涯首座MVP時,他向兄弟、家人、隊友及對手們一一擁抱後上台。一襲深藍色西裝穿得筆挺,但藏不住25歲大男孩面對台下坐滿名人堂球星的激動,以及首次獲獎的緊張。發言的前一分鐘,揚尼斯的舉止完美映照了自己籃球生涯的軌跡:從毫無遮掩的青澀和不知所措、吃螺絲重複說了三遍「感謝神」,到成為一段可能是近年最動人的MVP得獎感言之一。 這中間看揚尼斯調整呼吸、搓手的時間,長得像是永恆,但任誰都有第一次。正如初出茅廬時,相信他的人並不在多數。直到展露鋒芒,人們才把偉大的期待放在他身上。樂於見證偉大的人,也敢於對自己、對他人充滿耐心。 揚尼斯就是那種,你必須對他充滿耐心,才能發現他有多好的人;他一直以來的調整只是為了讓自己慢慢進入狀態、更好地完成工作。有時你會覺得舞台上的人把感謝說得太多,反而變得廉價,但在那一天,成為MVP的揚尼斯可以說任何他想說的話、感謝任何他想感謝的人。 從場均6分、16分、最佳進步獎、MVP、DPOY,到2021年總冠軍,如果一路見證揚尼斯成長,你定會相信他就是這樣「大器晚成」:2013年,他冗長難讀的姓名被前主席史騰(David Stern)唱出,當時場內99.9%的人都不會相信,他將是該梯選秀奪下最多個人成就,並且唯一作為建隊基石奪下生涯首冠的球員。而十年後、二十年後,不論你在任何娛樂秀,甚至講究數據科學的體育節目,都會看見人們毫無遲疑地把揚尼斯擺在「2013重新選秀(Re-draft)」的狀元位。 馬後砲多麽容易,但對當時遠從異鄉去到美國、更沒想過未來的揚尼斯而言,持續十年相信自己是何其困難?若沒有堅韌的意志和決心,球團又該如何在公鹿連續首輪、二輪、東冠出局後,選擇繼續讓他扛起球隊的希望? NBA就像是現代版的「巨人神話」,他們個個有超人的堅韌意志和身體、在殿堂裡相爭,但只有留到最後的人,堅韌意志才得以正名,成為註記進歷史的神跡。 揚尼斯做到了。剛過28歲的他還能做得更多。 |
2 地攤少年、撿球小弟、剛到美國幾句英文都說不流暢的希臘小伙──這幾張標籤已和這位準名人堂球星劃上等號。此時揚尼斯儼然是NBA「希望」的代言人,更成為非美國原生者築夢的動力──他讓人足以相信,即使一無所有的人也有機會登上峰頂:他不只成為了NBA球員、獲得個人榮耀無數,最重要的是拿下了那個「大獎盃」。揚尼斯的故事幾乎就是2010年版的《必勝球探(HUSTLE)》,甚至包含前傳和續集。 2010年,16歲的揚尼斯正在協助全家生計,一個月賺個200塊(當時應是歐元)。當球探和經紀人在希臘的社區找到他、跟他說:「嘿!你有機會成為NBA球員!」如果你是揚尼斯,你作何反應? 「不可能。」一定是這樣的。 揚尼斯和經紀人艾立克斯(Alex Saratsis)受訪話當年,鏡頭前他們並沒有把故事說得太細節,聊的大多是兩人間的珍貴情誼。但如果你看過《必勝球探》,想想波・克魯茲(Bo Cruz)第一次見到亞當・山德勒(Adam Sandler)胡說八道時的反應,那就是了。 也許我們很難想像揚尼斯當年那些困苦、只為生活餬口飯吃的煎熬,但是社會上有太多只奢求幾餐溫飽的人,他們只想和親近的家人待在一起、只想給他們幸福,任何冒險對他們而言都像是騙局。但反向思考,也正因為痛苦得難以想像,這種「豪賭翻身」的想法才更容易擊中這些群體。 擁有一切財富和幸福的人,通常不會捨身冒這種險,因為這種「翻身之險」,可能讓人翻進更深的淵藪。 經紀人回顧揚尼斯剛隻身前往美國時,真的很難抵抗離開家人的感受。揚尼斯每天跟他打電話、睡在體育館不回家,當時的揚尼斯孤單、害怕、脆弱,就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離家少年,那時他的家人也正申請簽證,準備隨他的步伐來到美國。依據法規,簽證申請被駁回三次以後就無法再申請。 「第一次被駁回、第二次也是。」揚尼斯另一位經紀,約爾戈斯(Giorgos Panou)回顧說,「揚尼斯打電話給我,說如果第三次再申請不到,他就要回去了。」 當然,整個經紀團隊都為了留住揚尼斯拚了命。艾力克斯說:「我們要盡全力為他做所有我們能做的。最後他的家人們拿到了簽證、也搭上了飛機。」 那一天,媽媽、爸爸、揚尼斯的兩位弟弟,就坐在公鹿主場第四排看他打球。前夜揚尼斯帶著父母,走進公鹿的舊主場,上頭高高掛著隊史傳奇球星的背號,以及1971年公鹿的冠軍旗。18歲的揚尼斯指著球場上空、向父母解釋:「他們那些人是傳奇、他們的背號被退休,所以或許15年後、20年後,我的背號也會在那裡。」 若你曾試圖向自己父母解釋些他們本不了解的事,就會懂揚尼斯有多適合成為一個「消除不安、給人帶來希望」的人。世界上「結果」會決定很多事,追逐偉大的人只能克服重重困境、把結果帶來,等到人們問起,才把走過的路娓娓道出。如同《微物之神》裡所寫的,偉大故事的秘密,在於沒有秘密。 揚尼斯做到了。他實現18歲自己的一句無心之願,讓過去跟未來在無形中有了聯繫。 |
3 揚尼斯正代表一股力量的絕對性──宰制禁區、日復一日繳出不負期待的穩定表現──但持有絕對力量的容器通常也懷著原罪:人們會將一疊厚厚的冀望施加,以你為中心打造王國、試圖與人競爭,並且極力阻止外界力量搶奪。我們在詹姆斯(LeBron James)身上就能看見這點。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擁有絕對的宰制力時,只要體制和規則允許,就能決定任何想去的地方,其他人只能跟從,如同《進擊的巨人》裡頭的始祖一樣掌控著全局。揚尼斯沒有立刻成為這樣的人:他是慢慢地、堅毅地成長、讓球隊看見希望曙光,而且這個人的性格啊,又像天橋下充滿智趣的說書人,感覺素無所爭,不像被憤怒充滿的反抗者。 「當你專注在過去,那是你的自我中心,比如說自己過去贏了什麼比賽,或你曾經橫掃哪支又哪支球隊;當我專注談論未來,那是我的驕傲之談,就像在說,嘿,下一場我要主宰全場,你的驕傲在說話,但你並沒到達那裡;而我想要嘗試去專注在當下,那就是『謙遜』。這並非對自己毫無期待,而是當我走上場就要享受比賽、在最高殿堂與人競爭。」2021年總冠軍賽、第五戰賽前,揚尼斯被記者問到前一戰助隊打平系列賽的標誌性火鍋,當時26歲的他從球技之談,順勢切換到自己哲學和思想家的人格、和記者聊起了人生觀,至今仍是值得奉為圭臬的一段無心演說。 這樣時不時突然給你幾句睿智的「生活哲學」、既強大又低調的矛盾,讓你很難不認可揚尼斯對生活,以及生命感受的深刻及純粹。 「先設定目標,再做好其中每一個小步伐,去到達那裡。如果你想為了抵達遠大目標而一次翻身過去,那你會從懸崖跌落。」揚尼斯說,「但這是我擁有的心態,我不會說這是『正確』」的。這心態也不一定會讓你成為更好的球員,但會更能享受你的人生。我是這樣的,而這對我有用,其他人也能有不同的見解。」 揚尼斯做到了。他不會是個只與籃球有關的人,他會是個智者、演說家、說書人,更會是個熱愛生活的大男人。而你知道嗎?我們更該感謝那天向揚尼斯提出「人生詰問」的記者朋友,那的確是一段推心置腹的談話。這讓我們相信,每個人都能成為改變世界的轉輪。 |
語錄頁: “ WHEN YOU FOCUS ON THE PAST, THAT’S YOUR EGO; WHEN I FOCUS ON THE FUTURE, THAT’S MY PRIDE; I TRY TO FOCUS IN THE MOMEMT, IN THE PRESENT, AND THAT’S HUMILITY. |
4 當公鹿奉揚尼斯為「絕對力量」以後,球隊也想在建隊邏輯以外的其他面向創造不同的價值:文化也好、門面也罷,是許多不可或缺的元素結合才成就現在這個準名人堂球星。今年是揚尼斯為公鹿效力第十年,現在看起來還會更久。 「忠誠」在職業聯盟勢必是雙向承諾,滿溢天賦的殿堂充滿太多不可預測──團隊裡的人性與溝通、合約背後的商談、相生相剋的球賽陣容、傷病因素等等賽局。球隊需要迫切成功,球星也需要耐心和空間去發展,這是雙向的信任關係,只有一廂情願的憧憬是行不通的。如同人際關係。 這些大多數人不願理解,也不會理解,但這樣的「不理解」也給球星們設下了重重的道德枷鎖、被盲目的群眾架在脖子上,加上網路的推波助瀾,你或許能理解為何球星們必須在關鍵的賽事時,關閉所有的外界聯繫管道以屏蔽雜音。 揚尼斯有點像鄧肯(Tim Duncan),但他似乎更靠近諾威斯基(Dirk Nowitzki)── 揚尼斯是現役國際球員的典範、是小市場球隊頭牌的典範,他是忠誠的典範。現在籃球的最高殿堂已不僅是美國人的舞台,而是世界的舞台,這些人遠渡重洋,很可能面臨類似的困境,而揚尼斯為後輩約基奇(Nikola Jokic)、東契奇(Luka Doncic)等人以及他們的球隊樹立了標竿。 揚尼斯做到了。他不只在現代環境以非主流的方式奪冠,更以某種宣告的形式傳遞神諭:「過去、現在、未來,世界上像我這樣的人,你也能抵達這裡。」 |
5 綜觀籃球歷史,能全憑一己之力扭轉比賽、隻手遮天的個體寥寥無幾,畢竟籃球始終是五對五的運動,它充滿驚喜、又何其複雜,因此你顯少在球場上看見具革命性的人物竄出。不論他是靠體能、籃球智商,或者異於常人的決斷力掀起風暴,一旦此個體打破了現存的籃球邏輯和框架,他就是所謂的「球賽改變者(Game Changer)」。 籃球的奧妙在於隨著時間推移、無數人才輩出,天賦與技術的精華在傳承上有著累進式的指數加乘效果:比如在雷納德(Kawhi Leonard)身上,你能看到一點點喬丹(Michael Jordan)、一點點皮朋(Scottie Pippen),但你始終很難說他是這幾位球員之中誰的2.0。 蓋索(Pau Gasol)就對揚尼斯如是評論:「我們很難用我們既定的已知,去定義他是怎樣的球員。」千禧年後,詹姆斯(LeBron James)、柯瑞(Stephen Curry)以降,球賽有了質變,而在「希臘怪物」身上我們即將看見的,是球場空間最大化以後的再次革命:一個開始鍛鍊全方位攻守能力的、粗暴的籃下巨獸。 詹姆斯、柯瑞,甚至杜蘭特(Kevin Durant)都是所謂球賽改變者、他們是自己的1.0──絕世的兵刃總能扭轉人們對戰爭的思維模式,但揚尼斯的出身與遭遇,使得場上的革命故事更加迷人且激勵人心。 揚尼斯拿下MVP的同年,魔術強森和大鳥柏德領下終生成就獎,當時的頒獎者、知名電影人山繆・傑克森(Samuel Jackson)發表了一段引言:「在運動圈裡頭,每個世代都會認為他們打出了最好的籃球。真正重要的事實是,比賽每一年都在變,你很難衡量哪個時代比哪個時代更好。」 當你無法狹義地用「誰誰誰2.0」來定義一位球員時,他就算是革命性的。 揚尼斯做到了。他成為了繼歐尼爾(Shaquille O’Neal)之後,最暴力的籃圈毀滅者,他也會是自己的1.0,而他又是歐尼爾和誰誰誰的組合呢,每個人在他身上看見的不同。 |
6 如果你從四、五年前開始觀察揚尼斯的球賽,一定會發現明顯的轉變:那幾次季後賽,熱火、塞爾蒂克、暴龍的強勁鋒線陣都給他設下陷阱。當時的揚尼斯橫衝直撞,他是絕世武器,但還沒確切找出季後賽舞台來臨時的掌握方法:他會衝進陷阱、他會中了「英雄球」的套路,就算能控好自己,也無法顧及全盤、在關鍵時刻犯了致命錯誤,在那種舞台上發生一次,可能就得完蛋。 2021那年是特別的:因為瘟疫,賽季縮水成72場,加上健康安全協議,在季後賽「比誰健康」的權重增加,總說「時勢造英雄」嘛,那次老鷹、公鹿、太陽、快艇這個分區決賽組合是全新的面貌,四支從未到過這裡的球隊為最終舞台帶來激情,群眾對於那年冠軍含金量的評級也眾說紛紜。而在這之前與之後發生的事,更讓人相信揚尼斯就是為這樣全新的偉大紀元而生,為此,他也克服了許多一直困擾自身的、艱困的題目。 第二輪,布魯克林的球迷為了對付揚尼斯,帶來了新的傳統:那年例行賽揚尼斯的罰球命中率低於七成,算是生涯低點,加上那長得像永恆的「罰球routine」,直接成為客場球迷「死亡倒數十秒」的嘲諷標靶。他們在布魯克林前兩場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合計輸了47分、揚尼斯的罰球只有可悲的10罰2中,更加重要的是,那年(包括例行賽)他們在對方場子裡從沒贏過。任誰來看,0-2以後這個系列賽都該底定一半。 後來的故事我們知道了:這輪一路鏖戰到第七場、成為了近年東區季後賽最令球迷心驚膽顫的一次「試合」──杜蘭特的長腳讓公鹿躲過了死刑宣判、揚尼斯打了50分鐘、砍下他自己截至當下的最高得分(40分)。 揚尼斯克服了第一件事:他生涯命中率不到三成,卻在第五戰、第七戰的客場分別投進兩顆三分,只用了四次和六次出手,回頭看那些球進的時間點,會更加令你驚訝。揚尼斯好像掌握到某些與自己對話的瞬間,做出了決斷、也執行得漂亮。 東冠對老鷹第四戰,揚尼斯折了他的膝蓋後痛苦倒地、久久不起,那光景如同2019年勇士迷見到湯普森(Klay Thompson)倒地那樣──除了覺得毀了、完了、芭比Q了,你無從描述自己的痛苦與心寒,因為那怪不得誰。 確實,公鹿靠著團隊深不可測的戰力,贏下最後兩場──洛培茲(Brook Lopez)、密德頓(Khris Middleton)輪流砍了30+、哈勒戴(Jrue Holiday)也穩定輸出防守能量──公鹿靠著更經驗、更深度闖出了東區,但球迷是這樣想的:然後呢?不管西區出來的是太陽還是快艇,少了揚尼斯他們都很難擋住。 後來的故事我們知道了:揚尼斯直接在總冠軍賽首戰回歸,當時他所受的傷是膝蓋過度擴展(hyperextend),一般也需要幾週至一個月復原──揚尼斯是6月29日受傷的、7月6日回歸──他只休了一週。這和杜蘭特2019年強行在總冠軍賽第五戰回歸,同樣值得人脫帽致敬。 揚尼斯克服了第二件事:這種硬扛傷體打球的行為顯然不符商業價值與生涯規劃,但這是鬥士的天性。他了解球隊需要他、也相信球隊需要他。勝利必然伴隨著犧牲,而他選擇付出一個可能毀滅自己的代價,為了團隊和自己打球。 即便他們對太陽輸了前兩場,這段也成為故事中最傳奇的篇幅。 第六戰那一天,據說第一服務廣場(Fiserv Forum)外頭聚集了四萬人,參差不齊的口罩戴法讓人不禁擔憂。公鹿在第四、第五場靠著焦土戰的關鍵攻守頂住了反撲,以極小的分差追平系列、也拿下了天王山,包括揚尼斯那次驚天動地擋下了艾頓(DeAndre Ayton)的阻攻──有人說,他第一次看到有人能在一秒鐘內同時守下擋拆組合的「擋(pick)」跟「拆(roll)」,而且執行得不能再更漂亮──當然也包括第五戰哈勒戴那象徵性的抄截後「alley-oop」給到揚尼斯灌進,讓太陽完全陷入疲軟。 那一天,四萬人都在期待他們能在主場關門。 第六戰之前,揚尼斯的罰球也就勉強在六成左右,但後來的故事你已經知道了──近十年最佳的個人關門戰表現:50分14籃板5阻攻、主場球迷給予「無聲支持」讓他靜靜地克服短板,19罰17進──從第四到第六戰,揚尼斯完美展現了「絕世兵刃」的三種使用說明:第一種搭配千軍萬馬、第二你有幾名得力副將、第三你是城市的英雄,你會有屬於你的時刻。對揚尼斯來說最難的不是知道這些道理,而是分辨什麼時刻應該如何切換角色。這需要對舞台的熟稔,讓他進入一種靠直覺做出正確判斷的心流狀態。 揚尼斯做到了。他以一切克服短板、激勵人心、電影感十足的方式奪下了生涯首座冠軍、拿下了大獎盃和小獎盃。那天,第一服務廣場外震天狂吼、燃起深綠色焰火,群眾也不顧確診風險,以和揚尼斯幾乎相同的精神支撐著密爾瓦基。這不是一座仰賴大量豪華稅奪冠的城市,揚尼斯的存在是一部行走史詩,讓眾人堅信凡事皆可能。 人生最難的從不是下決斷,而是區分什麼時候該下怎樣的決斷,揚尼斯從16歲起就在示範這一點──不世出的天份加上最好的團隊和伯樂,讓個人的選擇兌現成大眾的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