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運動的場上風景
曾經風光的「夢幻步」
2009年夏天,在贏得第四座總冠軍後,Kobe沒有沈浸在喜悅太久,在夏陽已臨本該懶散的午後他卻選擇匆忙忙飛往休士頓。從那裡,他向西驅車一小時,經過遠郊和商業街,再進入綿延起伏的農地。一條彎彎曲曲的小徑把他帶到了一排鐵門前,再往下走,人跡罕至的地方竟有著一座體育館。
裡面等待著Kobe穿越一整座城市也要去看的那個人,一個他相信能讓他的比賽更上層樓的至尊宗師—「非洲天王」歐拉朱旺(Hakeem Olajuwon)。
這位名人堂中鋒七年前退役,他曾在火箭贏得了兩座總冠軍和一次MVP殊榮,雖然其以招牌火鍋、強大的防守能量威震籃壇,但最出名的卻可能是那優雅的低位移動,一系列難以捉摸的旋轉、假動作和後仰,往往讓防守者措手不及,讓試圖捕捉其身影的一個個無從施展,這樣標誌性且繁麗如錦的搖擺舞步甚至還擁有了獨屬於他的綽號—「夢幻步」( Dream Shake )。
退役後,歐拉朱旺為傳授畢生絕學,在德州附近購買了一個400英畝的牧場,並將牲畜穀倉改造成最先進的健身房、並配有完整的NBA球場。而後,健身房很快成為了大個子們朝聖的麥加至聖所。教練和NBA管陸續打電話來,懇請歐拉朱旺指導他們的一個又一個中鋒。
以Kobe爲例,他在湖人與火箭在休士頓的比賽後找到了歐拉朱旺。起初,歐拉朱旺不知道Kobe是不是認真的。但後來才意識到他說的可是Kobe啊!
是的,他非常非常認真。
於是,前來求教、虛心學習的Kobe,悉聽這名低位大師講述禁區腳步的精妙之處、如何感受防守球員與之碰觸、如何在接球時躍起,這樣,即使在落地之前,你已經在移動了。以及如何正確使用步伐和身體敏捷構建動作。最終睥睨一切橫阻,就像拳擊手創造出一系列組合,包含突刺和誤導,亦猶若莫札特作曲時選用的每一個音節,何處該怎樣精細用心都有講究,以此完成球場上最美妙動聽的舞曲。
不難想像,聰慧的Kobe很快就學會了——「他是我執教過的最快的學習者。」歐拉朱旺也誇讚道。兩年後,換成詹姆斯(LeBron James)飛過來接受了三天的指導,希望學習如何在禁區內懲罰小個子們。
當時,地球上最好的兩名球員都特別撥出時間飛往德州農田,接受這名禁區大師的指導訓練。易言之,尋求登頂的高手會願意來山頂只因想看到更遼闊的視野,這便說明這些技能曾經是多麼可貴。
但這些卻已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而在NBA的歷史上,這段十年也成為一段難再重演、珍貴的記憶片段…。
被趕出牆外的巨人們
時間滴答不停運轉,前人跫音也逐漸遠離,起初是緩慢的,然後突然之間,比賽進化了,每個人都離籃筐越來越遠…。
七呎高的球員像是被趕出城牆外的巨人,只能迷糊地在外線失魂遊走,現代的高個子全都渴望成爲杜蘭特(Kevin Durant),甚或可說,投三分早已成為所有長人無需思索的一項求生原則,很少有人再打電話給歐拉朱旺,他就像另一個時代的遺跡…僅供膜拜、欣賞、卻已無實際作用。
禁區攻防不斷縮水的同時,即使是今日最不高產的外線球隊,那些通常在三分球方面相當糟糕的球隊,比如今季度的湖人,每場也有大約30次的外線出手,放在過去儼如栓動步槍對比散彈槍的多發彈丸之奢靡。
有些人、也許是大多數人會說這並不是一件什麼壞事,得分更多,比賽更快,目前的節奏和空間聯盟本就屬一種升級,而不是強迫觀眾硬要看著中鋒兩分兩分枯燥的磨、低效的拿。所有風格上轉換皆屬必然的淘汰,就像打字機讓位於鍵盤,座機讓位於手機。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所有進化的過程中,有些東西也會慢慢失去。特別是那些難以察覺的細微差別——就像老式打字機令人滿意的金屬咔噠聲,不復存在的不只是懷舊情懷,更關係到整片文化的消逝。
那麼,對於那些仍然在教授和宣揚低位技術的忠實信徒來說,該如何揮出慧劍,再割去陳腐的同時,還能留有精華,把更多可能消失的技術帶進現代比賽裡?
中鋒演化史
先讓我們回到過去,從歷史中看看中鋒們的生存軌跡,看一下在多年以前,在NBA的石器時代,大個子是如何統治禁區。
當時,教練的工作很簡單:讓你手中的巨人盡可能靠近籃筐,然後把球丟給他們,得分,完事。第一代始祖巨人麥肯(George Mikan)的統治力便是如此之強悍,以至於NBA在1951年得把禁區寬度從6英尺增加到12英尺,試圖把他推到離籃筐更遠的地帶。
十年後,聯盟又增加了4英尺,為的是希望能減緩新一代神獸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那似乎永遠不盡的可怕精力。幸而,規則頒佈後,亦確實減低了他那不可思議的得分威力——因為他很少嘗試在8英尺外投籃。
直到張伯倫的繼任者賈霸(Kareem Abdul-Jabbar))出現,則又創造了橫亙將近40年的歷史得分紀錄,通過一道又一道優雅天勾,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重複著同一首美妙的歌。
到了1980年代,這群遠古生物依舊統治著整個生態系,21個賽季中有20個賽季中鋒皆獲得到聯盟MVP的肯認。正因如此,球隊高層無情地爭奪著任何有天賦的長人,並在沒有天賦的中鋒身上冒險,希望他們也能扮演球隊要角。常言道:身高雖是教不來的,但你可以教導他們低位移動、禁區技術,一柱無法擎天,但至少也夠嚇人。
但就如同演化論的大自然驅力總試圖磨平那些霸者們的頭頂利角,若從前述發展脈絡看下來,正如你可能也注意到的趨勢,籃球的規則發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因高而構成原罪、再不斷去修改規則懲罰高個子們的削弱進程史。
直至2002年,NBA開始進一步,將區域聯防合法化,有效地消除了內線球員的活動空間。再者,國際比賽帶來的趨勢,亦迫使著美國大個子們都得學會遠離籃筐作戰,更鼓勵了外來的國際巨星們以他們擅長的方式去改變比賽,從諾威斯基(Dirk Nowitzki)到波辛斯基(Kristap Porzingis),再到「字母哥」安特托昆博(Giannis Antetokounmpo)和約基奇(Nikola Jokic),一定程度上都改變了你我對比賽的認知。
當然,你可能會想,我們都知道是什麼殺死了低位,好比那些木樁會刺穿那些窩藏於陰暗處、活在過去的吸血鬼們的老派心臟。NBA球隊也用了一個最強而有力的理由,一個怎麼算都不可能得到不同結果的「3 > 2」、給了改變最大的利基。
於是,得到了一眾籃球學者的支持,到了2010年代中期,小個子們的革命終於完成了。三分球和罰球成了新的聖盃,中長距離投籃和低位移動則淪變為人見人懼的詛咒。到了2015年,更有專欄作家大膽提道,爲了讓比賽更精彩,
「聯盟是否已經在無意間扼殺了低位?」
當然,話不能直接說死。
在看完一系列籃球簡易的演化史後,要想查明歷史軌跡於無形帶來之影響,除了從遺留殘骸找出線索,或者研究那些恐龍時期留下的琥珀,更有甚者,我們還能從那些已成功擺脫基因困境的進化體中尋找出發展可能性、再以此去推導。
而洛培茲(Brook Lopez)正是那位進化後,由恐龍之麟脫變為由羽毛保護的,能夠展翅飛出冰河時期的全新型態生物。
在這中間遺傳物質發生了哪些巨變,得先從他在史丹福大學、然後是2010年代初在籃網時期的表現觀測起,那時候洛培茲仍然是「最純正」的禁區中鋒,其進攻手段包含運用了一系列柔軟的勾射和上籃還有低位技術。
在他NBA職業生涯的前八年,場均得分有接近20分之多,更鮮少嘗試三分出手(個位數上下)。然而,到了2016-17賽季前的夏天,籃網總教練亞特金森卻如先知般給出提醒、叮嚀他必須開始練習他的外線投籃。
隨後而來的那個賽季,洛培茲場均三分出手「匪夷所思」地暴增至5.2次,比起擅於投籃的「大鳥」柏德(Larry Bird)職業生涯任何一年的場均三分出手都還多出2次,質與量的同步增長,直插雲霄的高山突然也有了翻攪大海的能力,「浪花大山」的雛形由此得見。
或許是天賦,也或許是大量的練習收至成效,總之洛培茲成功適應了環境並存活了下來,但大多數長人卻仍在苦苦掙扎…。
自從聯盟開放區域聯防後,各隊從協防系統上的演化讓中鋒不再能輕鬆硬闖禁區,現代籃球也越來越往外圍發展。於是乎,勇士要求大個子們不要在低位進攻,而是要多去製造掩護、扮演「Roll Man」角色,或成為高位的傳球者,也更能拉開場上空間,增加每位球員能擁有的投籃空檔。
霎時,不會投籃的中鋒成爲了一種負擔,就像那些不能在外線俐落換防的中鋒一樣,他們無從對付當今後衛那像是立體機動裝備一樣的騰飛挪移、犀利靈活刁鑽隨時會晃過人的運球。
「這就像開採黃金或石油一樣,每個人都在爭取更大的作戰空間,因爲現今球員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公鹿的助理教練鄧拉普(Mike Dunlap)分析著說。
鄧拉普向來有著獨特的視角。20世紀80年代初,他已開始在長人訓練營中幫助傳統中鋒打好基本功,然而,現在的他卻執教完全不同型態的洛培茲和安特托昆博,這是籃球發展的兩個典型代表。
「如果說過去的比賽是東西向,現在就是南北方位的完全不同呈現。」鄧拉普形容道。
就像本賽季,全聯盟只有約基奇一人在低位場均出手超過5次,要再找到其他的低位專家,你通常需要往下探向球隊的替補席,或者,更多的時候,去看其它的後衛。(尤其是布朗森(Jalen Brunson)和史瑪特(Marcus Smart)就特愛用這種方式取分。)
不然,大多數情況下,都像資深教練范甘迪(Stan Van Gundy)說的那樣,硬要去打低位就是會「死得很快」。世道完全顛倒,像Kobe這樣的後衛曾經希望獲得大個子的技術,而現在,像恩比德(Joel Embiid)這樣的大個子,會反過來尋找像漢倫(Drew Hanlen)這樣的訓練大師,他是前大學控衛,幫助每個人都能像Kobe一樣打球。
每年夏天,你都會看見像考森斯(DeMarcus Cousins)和亞當斯(Steve Adams)這類身型高大笨拙的NBA大個子嘗試投三分的鏡頭頻繁出現。結果,正如范甘迪所說:「孩子們被教導這種無位置籃球的思想,卻並未被教導如何正確在低位打球。」
於是就要問:他們爲什麼要學呢?如果這群高中生內線球員在禁區的習慣將會損害了他到大學甚至往後更高層級打球的機會,就能理解為何這群年輕球手為何會更早地轉移到外線發展。
這就形成了一個連續循環,正如許多教練所看到的那樣:因爲他們沒有被教導、爲什麼不教他們呢?因爲沒有人想要學或者不知道如何去教它了。(當今體育界的)大多數教練打球時也都因為多是外線球員所以不具備這些技能知識,「所以大家無法再用中鋒的視野來看見比賽。」范甘迪感嘆道。
四處打聽一下,就會發現今日已無傳統中鋒,幾乎完全滅絕成為絕種動物。但這並不奇怪。考慮市場供給和需求法則,就像這個賽季越拉越快的比賽速度——煞車或許是個可行的選項,但停下來後該如何處理,若沒有相對應的技術,也只會讓車身撞到稀巴爛而已。
中鋒之「變態」
當然,少數人還是懂得這種稍停片刻的魔力,就像那一位還願意待在駕訓班的教練,正通過自己的耐心來告誡每一位過於匆忙的球手。
也就是前述的歐拉朱旺,身為少數技藝稀有傳人的他仍是會反覆強調教導的球員保護禁區的重要性,「你必須知道,這是你的管轄範圍。」打從打球開始,他便把這句話牢記於心。
歐拉朱旺總說,在他打球的時候,一個大個子「就像警察一樣」,好比當你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突然看到有人檢查速限,因而所有人都開始慢慢減速,然後你看到了警車出現,停頓了一下。這就是一次禁區封阻的效果。
歐拉朱旺更點出了學習低位動作對比賽的間接幫助。就如Kobe的技術和腳法,讓他在進攻端無往不利,得以直接躍進下一層級,運用更高級別、難以被對手預測的動作不斷得分。歐拉朱旺永遠忘不了的是,每當湖人在休士頓比賽時,Kobe完美地完成了一次犀利動作,或是甩開防守者後的招牌後仰跳投,進球後,Kobe便會向站在場邊的他眨眼致意。
至於,另一名偉大的低位攻擊手詹姆斯,他是在2011年熱火輸掉總決賽的幾個月後出現的。歐拉朱旺不斷提醒他在比賽中最缺少的是內線細膩度。「我告訴他,應該多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而詹姆斯從一開始就進入狀況、弄清楚重點,」歐拉朱旺憶起這段過程,由衷佩服詹姆斯對籃球的理解慧根。「和這樣的人一起工作是一種快樂,他們自己已經很棒了,卻還想要為他們的比賽增添更多力量。」
當然,這幾年由於和老東家簽署了獨家合約,歐拉朱旺變成了「限定版」只訓練火箭球員的指導教練,包括6呎11吋的中鋒桑根(Alperen Sengun)是其最新弟子、學習其低位動作精髓。但如果時間允許,他還是會花時間看看那些令他感興趣的人。
這意味着他可以從遠處觀看今日的星星,也看到了一些全新的可能性。他特別鐘意恩比德。歐拉朱旺表示非常喜歡他,但仍提出了一些疑問。「他掌握了所有禁區招式,但利用這些招式的時機卻還是要再考慮,以至於我不理解他爲什麼要一直投三分?」歐拉朱旺解釋著說,「他每晚都有著巨大優勢,如果我擁有這些優勢,我就會用來讓我的對手累垮的。」
「但投三分?這比較像當我累了,就先停下來的暫緩之道。當你想贏的時候,你是不會妥協的。」
這代表歐拉朱旺討厭外線當道的文化?不,他也喜歡看勇士的比賽,尤其是柯瑞(Stephen Curry)。但他也想知道,如果他們(勇士)不得不面對真正的大個子球員,會面臨什麼樣的困境。「勇士的體系運作得很好,為什麼?因爲沒有人有能力去懲罰他們,因為他們有葛林(Draymond Green )撐起防線。」
接下來是字母哥,歐拉朱旺同樣表達了欣賞,只不過他提及最近的一場比賽,安特托昆博在底線的轉身扣籃,「那是漂亮的一步,」歐拉朱旺評價道,「但這一步其實並不正確。這個想法是對的,也很成功,但他轉錯了腿。」
歐拉朱旺說,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隱藏且更進階的秘術奧義,就像電子遊戲裡頭的隱蔽關卡。歐拉朱旺強調,下次安特托昆博再做出這樣的舉動時,防守者便可能會知曉他要來了,就不能輕易靠著運動能力拿下該拿的兩分。
事實上,歐拉朱旺也說他完全理解為何比賽會變成這樣。「因為傳統的大個子比賽非常無聊!」他坦言,「我也不想打中鋒,我當然也想要像後衛一樣持球。當我在夏天打球的時候,我搶到了籃板,我不會想把球傳給後衛,想要把它打下來,那一刻常常讓我覺得:我真的自由了!比賽也變得更加有趣,更投入到遊戲之中。」
但在他那個年代,這些都是不被允許的。這些長人甚至不準運球——「一個彈跳都不準!」想到當年,彷彿餘悸猶存般,他指出如果他在邊路遊走,一個後衛選擇把球傳給他,教練就會立刻把那個後衛換下。「彷彿就是再提醒我們趕緊回到你的牢籠裡面…。」歐拉朱旺苦笑地總結。
到了現今,歐拉朱旺總忍不住觀看現代比賽,欣羨不已像字母哥這樣的球員所擁有的自由。如果重來,這也有機會讓歐拉朱旺成為了另一名現代巨星。
如果是這樣,他又會變成一位怎麼樣的球員呢?
在他看來,這並不難想像,因為為「低位」這項技術的變革提供了一線生機的球員,現在就在聯盟,他給了中鋒另一種型態的變異,也是未來的另一種可能發展。
「那就是小丑(約基奇)」歐拉朱旺說。「我愛死他了!」
在約基奇身上,你幾乎可以看到籃球運動的歷史重現——一個動作看似笨拙的大個子,用著一系列的華麗低位移動壓制住矮小後衛們。且也看到了中鋒的過去與未來結合,他投三分不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單純補充他的其餘武器庫。他打控球中鋒,完成了老尼爾森(Don Nelson)曾經的狂熱執著,他不僅是有史以來傳球最好的大個子,而且可以說是當今最好的傳球手之一。
「他在打比賽時,你常常覺得他沒多認真,但其實相當有效率。」歐拉朱旺驚嘆道,「他看起來不強壯,但對更高壯的人也能做同樣的事情。他的投籃,他的假動作,都很難被守住。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假動作,什麼時候是真的,簡直就像是魔法一樣神奇!」
「他就是那個人。」歐拉朱旺認為這不就找到了中鋒的延續生存密碼嗎?
的確,儘管大家都在談論低位進攻的消亡,但你可以說,我們目前也正在目睹NBA大個子球員的復興。
在過去的四年裡,字母哥和約基奇皆獲得了兩次MVP,甚至去年得分王、和今年目前在排行榜上的領跑者也是另一個巨人中鋒恩比德。
這種發展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樂觀。畢竟,體育運動向來是週期性的。也許低位還能重現輝煌。在高中和大學的比賽中,它也仍然是一股具有主宰的強大力量。
這會讓范甘迪這樣的人感到十分開心,他說他理解這個遊戲為什麼會進化——畢竟,你無法與數學對抗。「但這一切都太同質性了,」他擔憂著,「從三角戰術到低位進攻再到全場開放式進攻,各式各樣的進攻陸續消失了。每個人都打著同樣類似的球風,誰在一場比賽中投中三分球最多,誰就贏了。」
洛培茲在被問及內線的未來時也嘆了口氣,從喉嚨深處擠出半像嘆息、半像嘀咕般的聲音:「老兄,我很想告訴你它會回來的,在某種程度上它的確可能會回來,但比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范甘迪則比較樂觀,他相信(低位進攻)最終會回到主流。他甚至指出,你已經可以看到,例如,所有的轉換進攻是如何導致錯位的,而太陽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或者勇士是如何利用低位作為傳球位置、或者小牛如何安排東契奇(Luka Doncic)的進攻方式、或者國王經常使用沙波尼斯(Domantas Sabonis)作為他們進攻的支點。即使在一個以三分為核心的聯盟,你仍然需要創造這些才能製造出三分空檔。「迫使防守隊員夾擊或提供幫助」,這是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概念,這取決於你的球隊戰術,也是讓兩人發揮威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所以也許這就是低位動作在如今比賽的生存模式,不像以前那樣最純粹的回歸,而是變異。也許進化更是多方面的。包含後衛們也會開始將它作為武器庫的一部分,就像哈勒戴(Jrue Holiday)在公鹿所經常做的那樣。
且有時,它會在陽光下有它的光輝時刻,就像前一陣子面臨傷兵潮的公鹿。當時環顧球隊陣容,總教練布登霍澤(Mike Budenholzer)有了一個大膽想法:在球隊的進攻衣櫃裡頭,大膽地取出那件沾有一點灰塵,但仍然好看、好用,曾經風光過的洛培茲的低位進攻。
所以,在去年11月,洛佩茲便在低位享受了一段自在的時光。他在對雷霆的比賽中砍下25分,兩場比賽後又砍下24分。「我給了球隊我全部的曲目,」洛培茲用音樂形容、宛如找到了那些遺失已久的音符。「我的隊友更稱之為布魯克林版本的我。」
毫無疑問,這樣子「許久不見」的洛培茲也與公鹿所打的比賽相對新穎有關:現在各支球隊都把洛培茲看作是一名具有威脅的三分射手,而非單純只是一個禁區裡的野獸。「他們可能甚至不記得我要會在哪個肩膀勾手投籃。」洛培茲笑著說。
洛培茲是那些渴望在低位打球的光輝歲月的人,即使他如今也為自己是一名完整、全能的球員而感到自豪。「我不會撒謊,但我真的想念低位,」他說,「一對一,然後與某人強勢去對抗,看看你的武器庫能否擊敗他們。」
如果我們還有記憶,前述洛培茲所說的就不就是鄧肯(Tim Duncan)或蘭道夫(Zach Randolph)的大地魔法嗎?也是一種時間差遊戲,防守者們會在第二拍、第三拍和第四拍假動作時都處於蹲姿,卻在第五次假動作時挑起。這是你爸爸在車道上倒車的聲音,即便他現在又老又慢了,但倒車時仍優雅牢牢地踩控著油門。這就是浪漫的生活與技術,被濃縮成最簡單、最原始的形式,去掉了所有的雜音:兩個人對峙,每個人都希望能智勝對方。
努力掌握這門技藝——在嘗試中尋找樂趣——也許這就是歐拉朱旺這樣的傳奇球星之魅力所在。
每當回到熟悉的訓練營地,歐拉朱旺便會不由自主拿起球做起低位動作示範。
「看到了嗎?非常簡單。」
若有人在練習中做錯,他會稍皺起眉頭,但隨後耐心地抓住學員的肩膀,提醒他得向底線旋轉幾度。「這就是你做錯的地方。」他把內側腳擺出一個更大的弧度。「這樣就很容易了!」
隨後他會咧嘴一笑,看著對方一遍又一遍地嘗試,在肌肉記憶中反覆練習這些動作,把一塊又一塊拼圖裝進完整技術裡。
歐拉朱旺會鼓勵你說:「現在,把這些帶回去。」
融合進你的球技,如同流淌進你的血液,成為你體內一部份。
當你在錯位時遇上比你矮小的、又或者你想挑戰比你高大的球員。
拿出你記憶中的畢生絕活去打點、料理他。
低位技術其實一直都在,即便看來似繼似絕,但只要派得上用場,所有球手就會去
摸索出一條值得探尋的小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