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球員時代貴為名人堂傳奇球星,麥克海爾(Kevin McHale)在轉任總教練後就算遭受諸多質疑,仍堅持用自己的執教哲學帶領球隊拿下勝利。
「偉 大的球員能否成為好教練?」,一直是長年來不斷被討論的話題,特別是近年「數據派」抬頭,球員出身的教練更顯弱勢,反倒是原本在教練團中位置最末端、甚至 早年還排不進教練團的影片剪輯與統計分析專家都成了NBA球隊總教練的熱門人選,像是溜馬隊的佛格(Frank Vogel)和熱火隊的史波斯卓(Erik Spoelstra)也都是從影片與數據分析起家的總教練。
火箭隊新銳總管莫瑞(Daryl Morey)是引領聯盟數據風潮的其中一位舵手,他曾經在「STATS Inc.」擔任統計顧問,接著又帶著自己研發的統計軟體投奔塞爾蒂克隊,最後才落腳到火箭隊擔任總管。在接手火箭隊後,莫瑞以大量數據為基礎來重新建構陣 容,合約的洽談也另闢蹊徑,但如此重視數據的總管卻在2011-12年球季找了名列NBA 50大球星的麥克海爾來擔任總教練,簡直是一件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決定。
看似傳統的麥克海爾其實與其他球員出身的同行大不相同,雖然也保持了對於球員精神層面等非數據因素的重視特質,但另一方面他也樂於將數據導入日常運作之中,特別是頂頭上司就是聯盟一等一的數據高手。
「我 會廣泛參考不同資訊。數據之間都有些共通性,也讓我看到球隊許多進行中的趨勢,每隔幾週我就會仔細觀察各種數據中的細節,每次總能發現一些有趣的訊息。」 麥克海爾說。「我認為數據分析已經成為這項運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種工具。但並沒有所謂的終極資訊,否則就沒有任何球隊願意交易好球員,選秀狀元也永 遠會是最棒的。數據分析只是你工具箱裡其中一個工具,幫助你分析事情。」
「在這個行業裡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評估一名球員有多熱愛打球?表現有多強悍?當對手痛宰他時又會如何回應?這些是人的本質問題。能進入NBA的每位球員都是非常棒的,而那些更傑出的球員是傑出在這裡!」麥克海爾指著自己的胸口說。
歧見
回 首麥克海爾的球員生涯可說是一路順遂,入行第一年就拿到總冠軍,總計三枚冠軍戒指在手、七度入選明星賽、兩屆聯盟年度最佳第六人,可說是籃球場上的人生勝 利組。退休後,麥克海爾回到家鄉明尼蘇達進入灰狼隊工作,在1995年5月正式接掌總管職位,並在一個月後的選秀會上大膽挑選了高中跳級生賈奈特 (Kevin Garnett),扭轉了球隊的命運。雖然後來灰狼隊因為「史密斯(Joe Smith)密約案」受到聯盟重懲,連續幾年失去首輪選秀權,讓球隊的建隊計劃大受影響而衰退,但無論如何,麥克海爾還是灰狼隊史迄今最成功的總管。
雖 然球員時代的成就少有人能相比,但相對於在火箭隊執教四年的勝率逐年提升,這季例行賽戰績勝率也達6成8以上,身為總教練的麥克海爾在球迷與球評之間的評 價卻始終低迷。這除了多少或許是在麥克海爾手中的三枚冠軍戒指之下,火箭隊就是其中兩回苦主,可說是80年代火箭隊奪冠最大的擋路者之外,麥克海爾讓陣中 球星自由發揮的風格讓他在場邊看來缺乏存在感,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在擔任灰狼隊總管期間,麥克海爾曾兩度接手總教練工作,但都是在季中的救火任務,為的也是替自己的錯誤決策善後,因此在2011-12年球季接掌火箭隊才是他真正從季前訓練營開始的執教生涯起點。
只 是麥克海爾接手的時機並不算好,一方面該年球季由於聯盟封館而賽程縮水,球隊少了足夠的季前訓練營與熱身賽來進行磨合,這對新接手的教練而言相當不利。另 一方面,麥克海爾是接手名教頭艾德曼(Rick Adelman)的空缺,雖然艾德曼執教火箭隊的最後一季無法率隊打進季後賽,但那也是由於身處西區競爭較為激烈的緣故,43勝39敗的戰績在東區已足以 擠進前八名。
在艾德曼離開後,火箭球員首次接觸到麥克海爾卻已經是在正式的球隊練習,面對不同的教練團與不同的戰術組合,讓麥克海爾與主 力球員之間一直無法建立起互信的橋樑,像是控衛羅瑞(Kyle Lowry)就一直抗拒新的教練團,直到球季結束還是認為自己無法與麥克海爾並存,甚至表明如果球隊無法在教練人選上做出調整,那就請球隊將自己給交易出 去。
雖然當時總管莫瑞與麥克海爾都否認雙方之間的歧異,但最後還是只能選擇將羅瑞送到暴龍隊止血。
「若能重來,我當年在 休士頓會有不同做法。其實我很尊敬麥克海爾,也希望自己能有機會有更長時間與他共事。當時他教我的那些事情……好吧,我無法立刻理解,但當離開後再回頭檢 視他所說的一切時,我常想:『可惡!我應該能從他的身上學到更多東西的。』」兩年後,已經在暴龍隊打出球星身手的羅瑞有感而發地說。「當時我心裡只期望艾 德曼教練能留下來,一直無法克服心理障礙去接受麥克海爾完全不同的籃球哲學。現在,我只後悔自己沒能更快接受那些轉變。」
「凱爾(羅瑞名)從來沒有給教練團機會,他根本不讓麥克海爾指導他。」時任火箭隊助理教練的桑普森(Kelvin Sampson)也指出師徒二人無法共存的關鍵癥結點。
秘訣
或 許是命運的巧合,麥克海爾在球員時代也曾是「叛變」的主角。故事發生在1982-83年球季,當時已拿下一座總冠軍的塞爾蒂克正面臨球員與總教練費區 (Bill Fitch)的冷戰,除了老將麥斯威爾(Cedric Maxwell)、卡爾(M.L. Carr)與派瑞許(Robert Parish)之外,由費區一手調教、三年來在他不斷督促下成為聯盟一流長人的麥克海爾也對他的嚴厲多所不滿,最後導致了費區下台由助理教練瓊斯 (K.C. Jones)接手的結局。
但20個年頭過去了,費區當年的耳提面命最後卻深植在麥克海爾的籃球觀念中,最後也傳遞給了自己的子弟兵。
「毫 無疑問,費區那套『重來!重來!重來!』、不斷重複練習才能專精的觀念影響了我。很幸運剛進聯盟就遇到這個好教練,我還記得那些超長時間的辛苦練球,當然 還有費區的事必躬親。」麥克海爾提到當年自己一度反感的NBA啟蒙教練費區對自己的影響。「我們的練習嚴苛到了讓人想哭的程度,但很多球隊不這麼做,沒有 基礎練習、沒有不斷的重複。但在上場比賽前你得要做好準備,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練習時不斷加強,我想這是我從費區教練身上學到的秘訣。」
當 後來火箭隊簽下明星中鋒豪爾(Dwight Howard)時,麥克海爾發現新生代球員與自己的差異。某次賽前練習時,豪爾練習10次右手勾射只進了三球,但很快的他卻開始改練左手勾射,讓麥克海爾 忍不住將豪爾拉到一旁,要他回頭練習右手勾射直到至少投10次能進七、八球為止。
「年輕球員不想只專精在某個動作上,他們希望一次學習所有的技巧。」麥克海爾說出了自己的觀察。「但唯一能讓禁區單打進步的方式,就是不間斷地在球賽與練習中專注於低位單打。」
另 一方面,麥克海爾也避免重蹈費區的覆轍,他很少在球賽中對球員疾言厲色,更願意花時間在練習時與球員交心。「這種風格可能是源自於我的高中教練艾丁頓 (Gary Addington),他是一個老好人,他總說:『如果你得要在比賽中大吼大叫,那一定是你在練習時教得不夠好的緣故!』」麥克海爾說。
「比 賽是屬於球員的時間,而練習則是教練的天地,如果你在場邊跳上跳下,球員根本搞不清楚你想幹嘛。任何一支好球隊都是由球員擔起勝敗重任,而總教練的工作就 是讓球員在得要承擔責任時做好準備。一支能長保成功的球隊,他們的主力球員不僅扛起責任,而且每當有新成員加入時,還會告訴他們這就是這支球隊的贏球之 道。」
執教哲學
麥克海爾指導火箭隊時最讓球迷所詬病的,就是他似乎沒有一套專屬的進攻體系,不像前任的艾德曼能 融合各家系統自成一格。在大多時候,麥克海爾的火箭隊就像是靠著主將哈登(James Harden)的爛仗本事來單打取分、製造犯規,搞得電視機前的球迷瞌睡連連,這也讓麥克海爾一直沒能贏得球評與球迷的認可,即使在火箭隊與他續約之前都 還有媒體一口咬定他的烏紗帽即將不保。
「我不是那種會說『這是我的進攻套路,照著幹!』的教練。」針對質疑,麥克海爾解釋自己的執教哲 學。「如果我的手下有賈霸(Kareem Abdul-Jabbar),但卻不執行低位單打戰術;或是有韋柏(Chris Webber)、狄瓦茲(Vlade Divac),卻不設計高低中鋒戰術,都是不聰明的決定。我只能說,除了球員努力打球,教練團還得根據球員的長處來設計戰術才對。」
有意思的是,麥克海爾的夢想球隊完全與得分後衛或小前鋒無關,他曾半開玩笑說:「世上有完美的球隊嗎?對我來說,一支完美球隊得要有兩個7呎以上的長人能夠封阻對手投籃和抓籃板,還要能夠在禁區得分。如果你們有遇到這樣的球員,請記得通知我。」
或許,今年暑假莫瑞該幫麥克海爾物色另一名長人來幫他圓夢。
Kevin McHale Profile
.年紀:57歲(1957年12月19日出生)
.學歷:明尼蘇達大學
.選秀順位:1980年首輪第三順位(塞爾蒂克隊)
.球員資歷:13季
.生涯成績:17.9分、7.3籃板、1.7阻攻、55.4%投籃
.生涯榮耀:三枚總冠軍戒、兩屆年度最佳第六人、七度入選明星賽、六度入選年度最佳防守陣容(三次第一隊)、NBA 50大球星、籃球名人堂成員
McHale’s Coaching Record
球季 球隊 例行賽 季後賽
2004-05 灰狼 19勝12敗 未晉級
2008-09 灰狼 20勝43敗 未晉級
2011-12 火箭 34勝32敗 未晉級
2012-13 火箭 45勝37敗 2勝4敗
2013-14 火箭 54勝28敗 2勝4敗
2014-15 火箭 56勝26敗 9勝8敗
執教第6季 228勝178敗 13勝16敗
附註:
1.04-05、08-09年球季皆於季中接任總教練職位。
2.11-12年球季為「縮水球季」。